close

參與式設計‧一本合作‧協力‧社區營造的技術指南 

史坦利‧金 著

楊沛儒 譯          

崇智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1

 

目錄: 

第一部份 面對需求日益迫切的民眾參與

第一章 脈絡

第二章 參與式設計工作坊

第三章 組織的原則

第四章 營造範例

 

第二部份 技術發展

第五章 個人體驗與知覺

第六章 圖繪式對話

第七章 參與式設計的架構

第八章 圖形語彙

第九章 上色

 

第三部份 參與式設計的應用

第十章 區域規劃

第十一章                都市設計

第十二章                小城鎮發展

第十三章                市中心鄰里社區

第十四章                媒體

第十五章                特殊建築物

第十六章                和孩子們一起工作

 

第四部分 公眾化的過程設計

第十七章                參與可以避免環境的破壞行為

第十八章                新技術的形成:從世界各地累積的經驗

第十九章                他人對參與式設計的看法


 

脈絡: 

  建築是社區取向的,這種觀念有它自古以來的源頭。在早期的社會,或者在今天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建造社區、畜舍或者教堂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它們的生產,並非僅僅是單純的結構物,而是代表了一個社區生命的發展高度。在這些社會裡,如果沒有社區建築,將被視為一種社會退化的象徵。

  而當前,所謂的社區很少參與到他們自己的建築生產了。社會疏離和非人性的環境成為我們都市生活的普遍情況。參與式設計就是要藉著以社區結合環境設計的方法,來改變現狀。

 

面對需求日益迫切的民眾參與: 

  1. 需求的成長―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熾熱了每一個人的感情。 
  2. 日益重要的公共政策―知識的走向與大眾之間的連結。
  3. 傳統設計過程的風險―一言堂、設計者的主觀評斷,產生社區居民或利益團體間的裂痕,引發激辯與敵對的危險。
  4. 設計師的困境―認為已做的很好之計畫介紹時,民眾不屑的批評與砲火聲隆隆中顯無招架之力,設計師對民眾的態度可能因而惡化,設計案因民眾否定的意見將被駁回重新設計,延後設計的定案時間,而計畫審查延遲將會吞掉若干設計費成本。
  5. 從私相授受到公共設計對話―從業主的偏好到居民所想望的一張新生活環境居民的生活藍圖。
  6. 去除都市疏離的關鍵―設計師必須向廣大的民眾諮詢,讓所有的社區成員一起進入參與對話的行動。首要之務是開放設計的討論給所有受到環境改變衝擊的人。

參與式工作坊的意涵: 

  •     什麼是工作坊

  工作坊是一種適合團隊或多數人共同進行對話、思考、調查、規劃與設計、形成方案、決策等的一種方式或過程。

  •     其目的
  1. 引發參加者的興趣。
  2. 促進人與人、人與環境的溝通與認識。
  3. 激發參加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4. 整合不同意見、形成共識。
  5. 出構想、共同研擬方案(規劃、設計...)。
  6. 是一種自主意見的表達,也是一種學習、成長的過程。


 

參與式規劃設計的工作模式: 

  1. 調查。
  2. 激發居民的社區意識。
  3. 參與式設計討論活動。(是整個工作的主要精神,透過個人意見的表達,參與到社區的公共事務,傾聽別人的意見,容納異己,互相尊重妥協,因此也是學習民主的重要過程)
  4. 成果展示及執行。

 

參與式工作坊組織的步驟: 

  1. 準備。
  2. 招募義工。
  3. 義工工作坊。
  4. 居民工作坊 (包括小孩的工作坊、早覺會工作坊、民眾工作坊及意象工作坊的創作)

 

各種類型的工作坊: 

 1.JPG

 

工作坊的一些方法“遊戲活動”: 

  1. 社區大地圖
  2. 願景遊戲
  3. KJ分類法
  4. 演劇發表
  5. 舉牌
  6. 畫圖比賽
  7. 攝影展

 

從活動表到意象圖的步驟() 

  1. 活動表―活動時間軸。
  2. 選定某一活動來探討― 時間點的活動發生。
  3. 基地踏勘後,設計師寫下活動項目。
  4. 參與者描述場景― 畫下更多的人物及參與者表達他們對傢俱、植栽、汽車、建築物和其他環境特徵的看法。
  5. 設計師畫下參與者的構想― 平面圖、剖面圖、註解和其他參考性的說明畫在透視圖的旁邊。

 2.jpg

  

從活動表到意象圖的步驟() 

 3.png

  

  

工作坊計畫的步驟:

 4.JPG 

 

一個大約四十人的義工工作坊實作: 

  1. 組織工作會議、計畫活動。
  2. 宣傳隊。
  3. 場地裝置和清理小組。
  4. 電話聯絡小組。
  5. 接待員。
  6. 主持人。
  7. 工作坊負責人。
  8. 紀錄員。
  9. 專業者。
  10. 餐飲小組。
  11. 樂師。
  12. 攝影師。
  13. 報告小組。

 

 

典型的工作坊空間配置圖:

6.jpg 

 

 

 

工作坊的時間表和準備材料:

 7.png

 

工作坊現場實景:

 8.jpg

 

紀錄者的模式語言:

  1. 人群―四周有多少人?單獨前來、成雙成對抑或成群結伴?隨便的或是正式團體?這是人們公開會面的地點或是隱密的場合?
  2. 移動或流通―你如何到達此地?用走路、騎單車或搭車?你如何在附近移動和穿越基地?通道和人行道像什麼樣子?你上下樓嗎?
  3. 時間―你什麼時候使用這個地方?多久用一次?停留多久?不定時或計畫性的?會隨著季節改變嗎?
  4. 心境與氣氛―這地方給人感覺是什麼?活潑的、安靜的、漫不經心的、興奮的、憂鬱的?
  5. 聲音―你聽到什麼?是自然或者機械的音響?是音樂、對話或小孩的喧鬧?高頻或低頻?和緩的或沙啞的?
  6. 視覺、光線和色彩―你的周圍有什麼東西?自然或人工的光線?遠處有什麼的景色系:藍色、紅色、黃色?暖色或冷色調?你身處陽光之中或是在陰影下?
  7. 觸覺―你此刻正站立或坐著,地板的材質?空氣觸摸起來像溫暖或冰涼?你是否感覺到雨水和陽光正觸摸著你的肌膚?如果是在室內,暖氣從何而來?是像火爐一樣的輻射熱或是來自空調系統?
  8. 味覺和氣味―附近有食物和飲料嗎?是自然的氣味嗎?是否來自海洋或植物?或是人造物的氣味?

 

參與式設計圖的繪圖順序:

  1. 從人物畫起―在觀眾指示的地方畫一個人物,然後加上傢俱。
  2. 討論並描繪傢俱及地板―在觀眾指示的地方畫上其他的人物和傢俱。
  3. 描繪中間人物週遭的其他人―繼續加上人物,並且依指示開始加上各個細節。
  4. 在觀看者引導下繼續畫其他的人群― 完成全圖,加上註解,在圖上簽名。

 

三個極為重要的討論規則:

  1. 說「我」,不要說「我們」
  2. 不要嘗試去決定設計的解答。
  3. 不要批評他人的觀點

 

工作坊中常見的紛爭:

  1. 政治性的說法或抗議。
  2. 提出完整的計畫。
  3. 強勢组員的參與。
  4. 駭人聽聞的意見

 


工作坊概念意象圖()

11.png 時間點的活動

 

工作坊概念意象圖()

12.png 時間點的活動

 

工作坊概念意象圖()

 13.jpg 基地空間配置

 

參與式設計工作坊營造作品()

14.png 

  •       1000個民眾作意象調查參與了位於溫哥華半島沿海口的水岸地False Creek的設計,選出這個是贏得住宅發展計畫的獎項(1973)
  •       這是每一位參與者選出他們喜歡參加的活動之一,結果顯示居民喜歡自然的風景區、四周圍環繞著密集與親切尺度的小房子、可以散步和騎腳踏車。

 

參與式設計工作坊營造作品()

15.png 

 

參與式設計工作坊營造作品()

16.png 

  •       農民的市場,一九七三年被民眾選為前十名的圖。和一九七八年開放的Granville農民市場的照片作比較。

 

結語:

  本書提供了一種創造性的社區營造方法,作者藉著一個參與式設計‧合作‧協力營造社區程序的全盤指引,獨特的提供作為對現有公眾參與環境設計的有效替代辦法。參與式設計(Co-Design)是社區的(Community)、合作的(Cooperative)及協力的(Collaborative)設計的深思結合。

  本書提出如何指引人們藉由社區共同工作坊的運作,透過生動有趣的圖畫姐說來帶動居民對自己居住環境的深度體驗與認同。如何指引並激發人們的視覺圖像化的想像與思考來共同討論其設計理念,以及如何指引人們透過設計程序,共同溝通、組織動員等過程來共同營造自己所居住的社區。

  作者累積20年實踐為基礎,紀錄著197件成功的公眾設計工作坊超過上萬人次的參與經驗,以及其工作團隊至少經過10年以上的協力合作的研究,所發展出一套有效的參與式設計程序,它包含了準備、訓練、溝通及公眾設計參與的有效方法,是用於今日也有益於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tc0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