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設計文化符碼觀點解析--柯比意「廊香」教堂之建築形式

 

藍永昇*  楊裕富**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碩士生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副教授

 

 

一、前言:

廊香教堂為柯比意重要作品之一,它的建築地點在幾世紀以來都是宗教聖地的象徵,在1290年時就開始成為信徒朝聖的目的地,而因1944年秋天發生大戰就把當時朝聖的教堂給毀壞了。當時急於重建這座教堂的目的,主要為了兩年一次的信徒朝聖,因而急迫需要一個可以供給信徒聚集的戶外空間與建築。

在設計的過程中,當時的宗教委員會雖然覺得「怪異」,南向開口形式如同是「丟一把沙子出去的感覺」,仍然同意讓柯比意盡情發揮,不過當地居民看到完全不熟悉的模型引發強烈的反對,他們所期盼的是重建舊教堂而不是蓋新教堂,經過教會疏通之後,在1953年9月開始動工,但遭到當地政府的阻撓,所幸當時戰後重建部長出面力挺柯比意,1955年6月得以完工。

柯比意以不規則且非對稱的形式挑戰所有的幾合法則回應自然的基地,雖然在當時飽受負面的評論與報導,但至今每兩年盛大朝聖活動進行時,可容納參加人數多達一萬兩千人以上的露天儀式的神聖空間所在,已成為現代建築的經典作品之一。

 

二、設計文化符碼之相關論述:

文化是指一種對「各種人群」的團體生活中的區辨與理解,包括知識、藝術、風俗、信仰、道德、語言…等,能獲得的才能和習慣,大致可分以下三項:

1.精神文化:人類在思考時的活動和語言。

2.生活文化:人群在相處與互動時的制度。

3.器物文化:人類所使用具體可見器物之形式。

 

符號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時間考驗以及在團體中所建構而成的共識,可分為狹義的符號學與廣義的符號學。

1.狹義的符號學:

  發展於19世紀的語言學,從現代語言學分裂,並結合了語意表達、語言哲學、傳播學、認知心裡學、精神心裡學而形成的學科。

2.廣義的符號學:

  較近似於文化符號學,泛指人類對符號的理解是受限於其成長團體的文化(例如:語言),進而對人類運用符號的現象,以語言學理論及符號學理論來分析。換句話說,人的傳達與溝通,並非只有物質基礎的訊息(形象或聲音),還包括了如何接收與分析這些訊息的規則與觀點。

 

「設計文化符碼」理論主要是由語言學、符號學、設計學與文化學的理論基礎建構而得。楊裕富曾在『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一書中指出:「文化符碼指對語言現象以外,所有表達的規則與特性之文化解析工作的成果。在設計上,文化符碼特別注重圖象符號與其所象徵的意涵與劇情,不只研究物質符號意義的最小元素(意素),同時也研究這些『元素』的組合規則,以及組合後的『語句』在該文化中的『位置』。」「意義不只在於語言表達及語言指稱的生活文化層次,還有語言以上精神文化的層次與語言以下器物文化的層次;文化符碼也不只限於解釋設計品的語意層次,也可解釋語意以上的策略層次及語意以下的技術層次。」(楊裕富,1998)

 

設計文化符碼理論的分析項目如下:

1.文化符碼策略層: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故事主題與述說策略。

(2)策略的組合規則:故事情節與情節串連。

(3)策略的元素(最小單位):故事題素。

 

2.文化符碼意義層: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語用。

(2)意義的組合規則:語法。

(3)意義的元素(最小單位):語意。

                                                                  

3.文化符碼技術層: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象徵美。

(2)媒材的組合規則:形式美。

(3)媒材的感知元素:媒材感知美。

利用以上討論的相關論述,作為本論文之解析建築作品形式之觀點,以設計文化符碼提供一個分析設計作品優劣的理論工具,逐一檢視作品並可由各個層次以文化符碼三層解說其意涵,藉此提昇鑑賞能力與建立評論依據。

 

三、柯比意生平簡介:

勒·柯比意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又譯科比意,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1887年生於瑞士的La Chaux-de-Fonds,1927年定居於巴黎,邂逅了對其有決定性影響的立體派,企圖以立體派的觀點對其創造思維的定位。

他把其中發表的一些關於建築的文章整理彙集出版單行本書《走向新建築》,激烈否定十九世紀以來的因循守舊的建築觀點、復古主義的建築風格,歌頌現代工業的成就,提出「我們的時代正在每天決定自己的樣式」,稱頌工程師的工作方法,「工程師受經濟法則推動,受數學公式所指導,使我們與自然法則一致,達到了和諧。」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機器」,鼓吹以工業的方法大規模地建造房屋「建築的首要任務是促進降低造價,減少房屋的組成構件。」對建築設計強調「原始的形體是美的形體」,讚美簡單的幾何形體。

 

  1926年柯比意就自己的住宅設計提出著名的「新建築五點」:

1.底層架空: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

2.屋頂花園:將花園移往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

3.自由平面:各層牆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

4.橫向的長窗:由立面來看各個樓層像是個別存在的樓層間不互相影響。

5.自由立面:大面開窗,可得到良好的視野。

 

按照「新建築五點」的要求設計的住宅都是由於採用框架結構,牆體不再承重以後產生的建築特點。勒·柯比意充分發揮這些特點,在二十年代設計了一些同傳統的建築完全異趣的住宅建築。薩伏伊別墅是一個著名的代表作。柯比意的建築設計充分發揮了框架結構的特點,由於牆體不再承重,可以設計大的橫向長窗,他的有些設計當時不被人們接受,許多設計被否決,但這些結構和設計形式在以後被其他建築師推廣應用,如逐層退後的公寓,懸索結構的展覽館等,他在建築設計的許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對現代建築設計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

 

勒·柯比意還對都市計畫提出許多設想,他一反當時反對大城市的思潮,主張全新的都市計畫,認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靜衛生的城市環境,首先提出高層建築和立體交叉的設想,是極有遠見卓識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終站在建築發展潮流的前列,對建築設計和都市計 畫的現代化起了推動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避居鄉間,後來又到印度非洲工作,戰後他的建築設計風格明顯起了變化,從注重功能轉向注重形式;從重視現代工業技術轉向重視民間建築經驗;從追求平整光潔轉向追求粗糙蒼老的有時是原始的趣味。因此他在戰後的新建築流派中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他的設計理念直到去世,都對世界各國的建築師有很大的啟發作用。他的設計經常引起很大的爭議,他設計的朗香聖母院教堂的怪異外觀,令守舊派異常憤怒,但被革新派奉為經典。

 

柯比意不僅是建築師,亦是建築思想家、都市計劃師、畫家、雕刻家、作家、社會運動者,一生寫了五十本書、設計過的建築物超過二百件,亦還有其他的藝術創作。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提出「建築是居住的機器」、「建築五原則」等建築理論,重新塑造人與空間的關係,像是生活中常見的樓中樓、屋頂花園、類似騎樓這樣退縮的一樓空間,都是源自於柯比意的影響,以建築表達他對時代的看法,改變了建築師的角色與格局。他以大量複製住宅空間單元的概念,建造出勞工集合住宅,透過鋼筋混凝土等新式建材的使用,使造價便宜的建築物可以大量生產,徹底打破社會階級原有的限制,成為影響近百年來全球的居住與都市模式的關鍵推手之一。

 


 

四、研究內容:

廊香教堂是位於法國東部弗朗什孔泰大區上索恩省廊香的一座羅馬天主教聖母朝聖小聖堂,建於西元1950~1955年。

基地是位於丘陵上的一塊地,東南方是一緩坡,連接對外的道路也經由此面緩緩向下連通。西面則是由大片的樹林圍繞,因此向東面即是一較開放型的空間,而在這丘陵地上的基地中,最佳的視覺景觀點,是在東向到南向的方位。由於基地位於丘陵之頂,其位置顯示出其山上的視覺效果,教堂所代表的意義是神聖以及崇高,而位於丘陵頂上的的基地有著一中心的暗示而且位處較高,和教堂的崇高及聚集有著相同的意象。

在於廊香教堂內部空間的需求上,主要是由朝聖者所需的席次、唱詩班的席次,以及合唱團的空間所構成的,亦設有神壇、講壇等空間。

  

 

 image001.jpg

1.  聖壇

2.  唱詩班座席

3.  聖器收藏室

4.  主入口

5.  南面附屬小教堂

6.  懺悔室

7.  東面附屬小教堂

8.  北入口

9.  西面附屬小教堂

10. 東入口

11. 室內聖壇和佈道壇

 

 

image003.jpg 

1.  教堂

2.  紀念金字塔

3.  室外禮拜堂

4.  朝拜者住房

5.  管理者用房

6.  通往山頂的小徑

教堂配置圖

教堂平面圖


 

 

文化符碼策略層:

 

 

image005.jpg   

鳥瞰圖

(1) 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故事主題與述說策略。

 

  主要表達造型與光線如何巧妙的結合成一體,在於整體的配置方式上,說明了對於人自然和宇宙之間關係上的信仰,在於整體的配置上,主要是藉由軸線的引導方式,來強調教堂的神聖性以及崇高性。 

  

image007.jpg 

東南向立面

(2)策略的組合規則:故事情節與情節串連。

 

  教堂一直在敘述著對比︰造型的對比、光線的對比、空間的對比等,由這些物的對比也暗示著人的對比、存在這時空中眾多生命的對比。 

  

image009.jpg 

禮拜座席內部(南向牆面)

(3)策略的元素(最小單位):故事題素。

 

  在光線的處理上是以許多不同的開口導入光線至室內,由光線的變化效果於教堂內部創造出神秘的空間感覺,這些多樣且對比的光線柔化了整個形與內部空間。 

文化符碼意義層:

 

  

image011.jpg 

禮拜堂內部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語用。

 

  脫離宗教建築樣式的模仿同時在教會有限的財務限制之下,柯比意在單純結構的教堂空間中,主要以光線塑造宗教的精神象徵同時扮演裝飾建築的角色,透過光的呈現,神聖空間中的宗教性意義藉由光線元素傳達宗教意涵。 

 

  

image013.jpg 

南向立面

 

(2) 意義的組合規則:語法。

 

  教堂的四向正立面都有各自的牆面處理及不同的前景,藉以表現出不同的意象。南面牆以它的曲面去吸引參觀者,也是禮拜堂中一光線的來源處,也可視為一光線的容器,這些光線都是經由厚重的混凝土牆之斜面開口反射而 投射在室內之中,光線穿過這牆面而擴散開來,使室內空間產生了一種宗教神秘的感覺。在東面及西面的牆體光線隨著太陽角度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但南面及北面則不變。

 

  

image015.jpg 

北向立面

 

  

image017.jpg 

東向立面

image019.jpg 

 

  

西向立面

(3)意義的元素(最小單位):語意。

 

  南面牆所呈現的是一可穿透性物體的敘述,由光線及混凝土的巧妙組合,與東向 的牆面共同構築成一種雕塑的形式,上方的屋頂就像庇護其下眾生心靈的守護神。

 

  北面牆,開著不同形式的窗,以高低大小的變化來增加此面牆的活潑氣 息,並在端部建構兩個相似的高塔,給予了這立面有生氣的變化,並使其產生張力的,使其兩個相似的禮拜堂一起鎖住了次要的入口,由這入口的軸線引導至鐘塔。

 

  東面牆所表現出的形式就如同一個舞臺的前部,藉由下方的樓版與屋頂邊緣暗示著 一片並不存在的幕,整個曲面的外型是由一舉行格子中經柔化變形而來,呼應期的內部空間則是一系列象徵宗教機能的元素,如聖壇、講壇、唱詩班席次等。

 

  西面牆則建構一高塔去輔助端部的發展,並將懺悔室突出於外,另外立面上方的落水頭及教堂的盛水池其機能上是屬於相同的,將落水頭處理由西向落下的雨水,再將其導入混凝土製的盛水池內,這面白牆所表現出的是種莊嚴極寧靜的意象。 

 

文化符碼技術層:

 

image021.jpg 

西向立面高塔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象徵美。

  教堂中最高的三個塔與水平的量體對比著,而形成了一視覺的焦點,代表著宗教清靜精神生活層面及每個神聖世界的白牆,牆上許多的開口成為了光線進入內部的大門,不僅是提供教堂內部的光源,並暗示著空間的神秘性及融合了自然與人的關係。

  教堂也一直在強調著對比,牆是一圍繞或擴散空間的一界定元素,也是眾多的對比產生的元素,光線由牆中穿越,並隨著外界的環境或氣候產生不同的變化,似乎也暗示著大自然生命與生活的對象。

 

image023.jpg 

(2)媒材的組合規則:形式美。

  教堂所形成的個性是外向也是內向的,他以一些簡單的方式去呼應內部及外部的需求,並由那些開口的輪廓引出變化多端的光線與形體,由教堂內部觀看時,可發現那些開口有著無盡的形式。

  屋頂和牆間有著一細縫使其看起來好像是無支撐且懸浮於空中的屋頂,內部的斜牆和外部的曲牆外表有著不同的對比方式。

 

 

 

image029.jpg 

(3)媒材的感知元素:媒材感知美。

 

  教堂從外觀上是由不規則的曲線構成,實際上其主要結構仍屬框架系統。東面、西面和北面牆以二次大戰時被炸毀的教堂所留下的石塊堆砌成,牆面上並無支撐,由曲面構成的牆面有穩定結構的功能。

 

  南面牆以鋼筋混凝土架構而成,壁體由補強鋼筋加鋼網附 混凝土構成。南面牆以框架式作為穩定自身的結構,由於框架系統可以使系統可以使南面開設較多開口並塑造特殊形式。

 

  屋頂為兩層相隔2.6m的混凝土膜形成殼狀,可防熱及防水。屋頂由東南 端與東北端的支柱支撐,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止於北端。由於屋頂藉由支柱支撐垂直方向載重,牆面與屋頂可以分離,並製造出幾公分的間隙。

 

五、結論:

  廊香教堂為柯比意重要作品之一,也是現代建築的經典之一,除了生成混凝土的殼形屋頂,教堂禮拜堂牆面都覆蓋一層白色粗灰泥。牆面有數種裝飾與雕刻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親手彩繪玻璃小窗戶、收納雨水的水管與水盆、露天講壇、大門鋪鋼板等,皆由柯比意親手設計。建築物曲線引人目光,富親和力,也具鼓舞人心的抒情張力,在這座簡單的禮拜堂,柯比意透過它賦予建築的靈性面向,在粗糙的白色混凝土量體上,揮灑上柔和的光影,造就了20世紀偉大的宗教建築之一。

 

參考文獻:

林志銘,2002,《型構‧柯比意》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施植明,2002,《科比意 二十世紀的建築傳奇柯布》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圖書出版社。

Charies Jencks/王錦堂 譯,1986,《Le Corbusier and the Tragic View of Achitecture》,臺隆書店

Jean Jenger/李淳慧 譯,2005,《柯比意 現代建築奇才》,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網站:

http://www.ad.ntust.edu.tw/grad/think/HOMEWORK/Master/Criticism3/8913103/church01.htm

http://www.ad.ntust.edu.tw/grad/think/WORKS/NDH/NDH.HT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B%92%C2%B7%E6%9F%AF%E5%B8%83%E8%A5%BF%E8%80%B6

http://news.epochtimes.com.tw/076/234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tc0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