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選設計議題 寫作發表()—西方建築之裝飾發展

 

前言:

  一座建築經過裝飾而變得更加美麗。裝飾的英文decoration”(在英語、義大利語和法語中詞根相同)來源於拉丁語中的decor”decus”,意思是「美麗、優雅」或「卓越、高貴」。因此去裝飾,意味著用圖畫、壁緣雕帶、懸掛的帷幕,或其他裝飾性物品來增加美觀效果。經過多個世紀的介紹和累積,包括雕塑或繪畫的多種技巧或風格的可能性數不勝數。

 

起源:

  裝飾的傾向很早以前就出現了。居住裝是最古老的例子是岩畫,距今已有20多萬年的歷史了。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些或許不能算作建築性裝飾,它們是在自然狀態下的洞穴壁畫。正如人類學家安德烈‧勒魯瓦‧高爾漢(Andre Leroi Gourhan)所指出,「尚未發現裝飾完全一樣的洞穴」。儘管,岩壁畫中的動物常成組地按等級出現(馬、美洲野牛或歐洲野牛在中心,周圍是一些不太重要動物,如野山羊、猛瑪和鹿)。當代民族志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石器時代木建築上的一些裝飾觀念的例子。在新幾內亞靠近Sepik河的「神的住宅」,帶有具人類特徵(保護神)的面具,新西蘭典型的毛利人聚會住宅,裝飾著帶有人神同形的雕塑崁板,木製或珍珠母的門檻,也裝飾著帶有紋身的人形。

 

古代:

  著名的麥錫尼獅子門就就是西方世界雕刻化建築的第一例子,早於另一種後來成為希臘神廟的基本構成部分的元素山花牆裝飾。這是一個建築化的問題,因為一個複雜的場景,與建築的貢獻有關,也因此對其功能至關重要,才不得不插入一個三角形的空間中。為了維持主體的整體性,早期的建築師使用奇異的蛇形形狀來填充尖銳的角度。

  從公元前6世紀中葉開始,這些形象被根據空間的可能性放置在「敘事性單元」中並盡可能自然。直到那時,建築的裝飾還都只是附加在建築的結構之上。雅典女像柱敞廊的雕像柱是已知最早的在建築中具有結構功能的雕塑性裝飾,這一主題在中世紀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羅馬式的入口中,雕像柱裝飾著支撐鼓室的建築斜撐或中心壁柱(trumeaux)

 

中世紀:

  在中世紀的建築中,設計與繪畫裝飾間的關係與雕塑和建築結構間的關係同等重要。裝飾的作用在於通過不同甚至對比的色彩來加強建築表面,使之產生一種圖案化的效果,例如威尼斯Plalazzo Ducale的立面,在這個作品中的較果不是通過繪畫呈現,而是利用顏色豐富的磚和大理石。另一例為佛羅倫斯山上的San Miniato al Monte建築立面中明晰的幾何圖案效果,是中世紀西方建築中成功運用的彩飾的佳作之一。這種技術在伊斯蘭世界的裝飾中得到了最好表現,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如花飾陶瓷、灰泥、玻璃和大理石等。在東方,木製的結構的廟宇和宮殿通常用鍍金裝飾修飾。與此不同的是,歐洲拜占庭後期的教堂則以特殊圖案構圖的磚石牆面而使其建築獨具特色。雕飾性裝飾可以和結構功能重合(如雕像柱),也可以附和、強調或美化建築拱頂的結構線條,或者附加在基本結構上。

 

文藝復興至今:

  在歐洲王室建築中,文藝復興早期有節制的裝飾,建築以形式的均衡和純淨而著名,但好像要加強建築的地位,也逐漸讓位給日益優雅和奢華的裝飾風格。

  裝飾的豐富和多樣,被手法主義者擴大加強,直至在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中被擴散,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新藝術運動和自由風格的影響下,建築本身也開始具有裝飾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裝飾在很大程度上又變成了結構的一部分,但也有以實驗和回歸過去為標記的引人注目的例外,以墨西哥獨立大以墨西哥獨立大學的中英圖書館建築為例,該建築的立面覆以誇張的鑲崁圖案,圖案裝用現代方式詮釋前哥倫布時期的主題圖形。

 

結論:

  從建築歷史的演進來看,在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裝飾在建築上的特質,是消極且冷漠的態度,已經將它的地位從「必然的」演變為「精神上的奢侈品」,1920年代現代建築的產生,走向建築國際運動,這些現代建築的建立者告訴我們將裝飾視為一層死皮,應該將它去除,但這股衝動到了六零年代以後就已經冷淡下來,所以現在的我們要以超然的態度再來面對裝飾的問題。

  裝飾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可以使建築人性化,至於裝飾本質如何?怎樣將它正確的應用,都是我們有待努力的問題。

 

參考文獻:

《理解建築》Marco Bussagli/200710/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近代建築理論專輯--現代建築的裝飾問題》林國佐/19907/詹式書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tc0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