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起源:

  日本實際發展史而言,島上居民來自不同的族群,除了包含稱為愛努人(Ainu)的土著外,少部分可能來自南方的馬來群島,大多則似乎是經由中國東北和韓國而來的蒙古人。在起源階段中,最重要的時期為彌生(Yayoi)時代,據推測,在西元前三世紀,農耕與金屬加工技術經由韓國半島飄洋過海傳入日本,使彌生時代的人們在對抗土著與早期外來移民都能贏得勝利,而金屬加工也和神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彌生時代:(西元前三千-西元六世紀中葉)

  自考古學家挖掘出土的文物中,都顯示日本最早的建築是先在地上挖洞,再搭設遮蔽物的豎穴居住宅,稍後發展成穀倉,則以木樁架離地面。豎穴式住宅的習慣至少維持1000年,以點狀分布在日本各地並持續增加,架高式穀倉也一直未被淘汰,之後演變成貴族的住宅,在宗教上則成為神殿的原型,一直為宗教建築中重要元素。

 

飛鳥時代:(西元538645)

  這時代在政治上統一國家,確立古代國家的型態,在宗教方面,這時期傳入佛教以後,將此前對太陽神、自然神的崇拜等原始的宗教整合,創造了自己的信仰稱做原始神道。《日本書紀》就記有:「天皇信佛教,尊神道。」在日本建築史上也確立原始神社建築。最早出現的神社雛形是由岩石構成的「磐境」,即「神域」,發展成具代表和象徵的神社─鳥居,用來標誌祭神的地域,以獲得空間的一種表象的方法。

  這時期,日本傳入中國佛教的建寺制,大興寺院建築,成為日本建築史上一大特色,吸收中國隋唐建築形式,走向多樣化,除了寺廟外,出現城廓、宮殿、庭園等建築模式或其雛形。

 

奈良時代:(西元710-794)

  奈良時代弘揚佛法達到最高峰,同時宣揚神也是本地佛,達到了神佛融合,在神社的領域內開始修築寺廟,吸納中國佛寺的建築元素,沿著中軸線左右對稱,佛塔也採用偶數多成,柱梁系統的結構形式,對於當時的神社與寺廟都發生了變化。

  建築庭院的形式也受到中國山水園林的影響,以自然風景為主體,不僅有水、池、島、樹、橋,還有亭、台、樓、閣,但是經過長時間精神與形式的融合,表現出其美學原則是順從自然,造化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

 

 

平安時代:(西元794-1185)

  平安時代貴族文化統一天下,也是日本建築的高峰期。當時權貴者大都皈依佛門,盛行建寺,而神社建築也出現各種形式,典型的神佛融合的建築傾向,能成為神社主要的景觀之一。貴族的住宅也以「寢殿造」最為普遍,所謂寢殿造就是正殿位於中央朝南,左右對稱建配殿,正殿與配殿之間用迴廊相連,南面庭院造池子,四周築圍牆,東西開門,這是模仿中國院落的建築模式興建的。而在庭園藝術方面,附隨著貴族住宅的庭園建築已定型,敷設庭石,修築假山,種植花草樹木,整體配置自由。這時期也出現著名的「枯山水」,是石庭的一種俗稱。

 

鐮倉時代:(1185-1333)

  此時期建立了一個武家政權和公家(朝廷)政權並存的體制,打破平安時代貴族的統一,貴族勢力逐漸式微,並無興建大規模貴族住宅,且越來越簡素化。另一方面,繼飛鳥、奈良時代第一次模仿中國唐式建築高潮後,第二次引進中國在禪宗影響下的南宋建築樣式。

 

室町時代:(西元1333-1600)

  初期形成南北朝對立,長達半世紀的割據和連年的戰亂局面,此時禪宗更廣為流傳,建築受到禪宗「無中萬般有」的文化精神影響,繼承本土神社初期的簡素樸質的傳統。另一方面,武家大多是農民出身,長期重視稻穀糧食,加上當時黃金產量大增,對於金黃色產生濃厚的興趣,也以此作為審美的價值取向,作為炫耀權力的象徵。此時期展現了兩種不同的建築風格。

  到了後期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掌握政權,統一全國,一改以前以佛教建築為中心,將建築重點轉移到城廓建築與大名(封建領主、武士)建築上,在短短十年間興建了百餘座城廓,這在日本建築史上是空前絕後的,這時期大名的住宅建築「書院造」,可以與平安時代的寢殿造貴族住宅媲美,追求規模宏大,風格豪華,絢麗瀟灑。

 

江戶時代:(1600-1868)

  在江戶時代町人(商人或工人)階層代替武士統治階層,掌握經濟實力,講求實際,廢除幕府確立的「一國一城制」,沒有再築新的城廓,也禁止修築奢華的大名住宅,推行「草庵式茶室」建築,以簡素與非對稱為其基本特色。這一時代的建築形成兩大對立的體系,一以京都的桂離宮為代表,追求原始的自然性,表現出簡素純雅之美。另一為以日光的東照宮為代表,注重人工的裝飾,展現出豪華壯偉之美,反映出當時社會兩種不同的審美觀。

 

明治維新以後:(西元1868以後)

  江戶末期,日本已經開始接觸西方文明,西元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確立資本主義體制,西方文化大量湧入。在建築方面,接受鋼筋混擬土結構、以煉瓦和石造的西方建築形式,神社和佛寺建築大多在保持傳統的基本要素上,走向了現代。

 

結語:

  概括日本建築史的發展軌跡,日本建築形式,遠古在本土自力生成,飛鳥時代吸收中國隋唐建築形式,鐮倉時代輸入中國宋代建築形式,明治時代引進西方建築,日本具有一種獨特的保守主義,願意接受改變,但因應改變而產生的新方式會納入既有的體制中,而非加以取代,這種文化特質使得每次日本在文化模仿上不僅不會阻斷傳統文化的延續,更能經由模仿到創新的歷程中充實文化的內涵。

 

參考文獻:

《理解建築》Marco Bussagli/200710/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建築LOOK 3─傳統  日本》克里斯多福‧泰德洛/20018/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日本建築》葉渭/20061/上海三聯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tc0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